Saturday, May 23, 2009

台北市中山堂

5/23/2009 我在台北市中山堂,欣賞了一場很特別的音樂會, Desperate Tenors 三大男高音,是台灣版的。(並非世界三大男高音是帕瓦罗蒂多明卡雷拉斯) 現在大家流行講"山寨版", ( 就是仿造,膺品,並非正版 ).雖然是模仿,但是歌聲嘹亮,美麗的嗓音,活潑有趣的表演,也是另類的享受。舞台上擺有三個和成牌超級馬桶,三個白瓷浴缸和一個洗面檯,如此而已。沒有布景也沒有幔幕。

現在我要講的並非這場音樂會。真正吸引我的是音樂會的演出場地 -- 台北市中山堂。 這個有八十歲 的古老建築物,是日據時代,日本人蓋的。( 以下的介紹文是我從中山堂網頁轉載過來的............

這些年當我在台北市時,經常會到 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 新舞台,城市舞台...去聽音樂看表演,卻從未到過中山堂。睽別了近四十年的中山堂。這兒曾是我們這些三,四年級生最熟悉的地方。不管是上台表演,領獎(台北市模範生,獎學金.....),或是參加各種慶典活動,都是很光榮很難忘的事。記得初中的畢業典禮也是在這兒。"中山堂"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曾經也是很重要的見證者。今天下午,我在四周走了兩圈,坐在廣場邊近一個小時,睹物憶往........人生如夢,如電,如露....沒有欣喜...也沒有悲傷.......

中山堂外觀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

「臺北公會堂」正式動工是19321123日,工程費時四年,於19361126日建造完成,主要設計者為總督府技師井手薰,全部工程共耗費98萬日圓,動用工程人員94500人。

公會堂的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凝土所造,為四層式鋼骨建築,是當時依現代建築法所建最牢固的結構體,無論其耐震、耐火、耐風,其性能均極為優良。公會堂面積有1237坪,建築物總坪數則有3185坪,它的主要特色是建築式樣採極自由的形式,並具有西班牙回教式建築風格,其空間可容納人數,也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公會堂而居第四位。

到了1945年(民國34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台灣省受降典禮便在公會堂舉行,當時場面極為盛大,受降典禮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長官陳儀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日方投降代表則由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等人代表出席,行此以後被日本人統治51年的臺灣,正式重返祖國懷抱。

光復後「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並由臺北市政府接收,內部的「大集會場」、「大宴會場」「普通集會室」也同時改為「中正廳」、「光復廳」、及「堡壘廳」。其後中山堂的主要功能之一即為召開國民大會之場所,並且成為政府及各界舉辦重大集會之空間。

   中山堂在過去歲月裡,經常為政府接待外國貴賓的場所,其中最受矚目的有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韓國前大統領李承晚、越南前總統吳廷延、菲律賓前總統賈西亞、 伊朗前國王巴勒維等外國元首訪華,均在此舉行國宴,此外中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及中華民國第二、三、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也都在此舉行,由於這些珍貴歷 史突顯了中山堂的特殊地位,嗣經內政部於1992年(民國81)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http://zh.wikipedia.org/wiki/台北公會堂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