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這一座名叫であい的吊橋,走在橋上時,看到了江水,及江雪.
柳宗元 的詩~~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過了橋就看到有如仙境般的部落,好可愛的景象。我終於來到了白川鄉,看到了我夢中的合掌村。
白川地區由於冬天嚴寒,雪量很大,合掌斜斜的屋頂不會積雪。
曰本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合掌屋,
大部份合掌屋都差不多一樣,我們就挑了一間,購票進去參觀。我們選了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神田家, 


到裡面,抬頭可清楚看到屋頂上麻繩、蒲葦草和木材的結合,合掌屋的構造,以及內部的格局。神田家雖是三樓,但像有四~五層樓高,(屋頂高)一樓供起居室、房屋及廚房、浴室,二樓作為貯藏室,閣樓是三角型的屋頂搭成一個小屋。在18世紀江戶中期養蠶繁榮時期,閣樓就是養蠶、織布的地方。樓梯窄狹只能容四個人上下,我因為一進屋,就直接先上到三樓,所以除了看到很清楚,屋頂草的作工,結構,也從窗內向外拍了村景。一幢幢童話世界般的薑餅屋,迷人的景觀,說不出的美麗。我又發覺這裏的 屋子都是朝東西向建造,沒有向北的,就是為了避開冬天北風吹來積雪, 古代人確是聰明。
1748年德川後期建造的明善寺,是白川鄉唯一的佛教寺廟,除了有獨特、使用最好的蘆葦草編成的合掌屋頂外, 兩層樓高的鐘樓門也是用上等的杉木建造的。在寺區的前庭園中, 還有數十棵壯碩身軀的杉木,見證了古老歷史。「 明善寺鐘樓」門為兩樓層,
也是用篙草編成的屋頂,三角屋頂讓鐘樓門顯得奇特而可愛。
明善寺庫裡(在本堂旁邊,以前供寺廟住持一家人居住的房舍稱庫裡) ,是明善寺年代最久的建築,德川後期建造的。建於一八一七年的「庫裡」高達五層樓,被選為重要文化資產, 現在則當做鄉土館,內部展示白川鄉的民俗資料, 也是遊客進一步認識白川鄉的好地方。


三月了,竟然還能看到這般雪景,在雪花紛紛之下,散步....輕鬆自在的走在每一條街上,沒有錯過景點,不慌不忙...感受一下世外桃源,不落俗塵的一個美好時光....並把它嵌進我的記憶裏。

合掌村の明善寺(みょうぜんじ)
1748年德川後期建造的明善寺,是白川鄉唯一的佛教寺廟,除了三月了,竟然還能看到這般雪景,在雪花紛紛之下,散步....